全方位保护野生动物家园
全方位保护野生动物家园
全方位保护野生动物家园
5月初(yuèchū),罕见水鸟翘嘴鹬现身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;5月22日,在鄱阳湖永修水域,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(huán)首次被发现在筑巢繁殖;近日,在武宁县伊山自然保护区,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南(hǎinán)虎斑(hǔbān)鳽首次被发现在巢穴中孵蛋育雏……
近年来,珍稀(zhēnxī)鸟类频频在江西现身,一方面得益于全省生态环境持续优化,另一方面也是(shì)我省加力保护(bǎohù)野生动物(yěshēngdòngwù)家园的佐证。那么,江西如何全力保护野生动物家园?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什么效果?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关注。
快乐栖息 幸福(xìngfú)“安家”
自彩(zìcǎi)鹮在永修被发现后,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鸟友已赶赴永修,只为一睹(yīdǔ)彩鹮“芳容”。
为此,永修县林业局联合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(以下简称鄱保局)、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,全面启动彩鹮的(de)科学监测与(yǔ)保护工作。为减少人为干扰,在彩鹮栖息地附近,工作人员科学划定(huàdìng)隔离带和(hé)无人机(wúrénjī)禁飞区,限制非必要人为活动,严禁无人机靠近拍摄(pāishè),并设置观鸟提示牌与警示牌,全力保障彩鹮的繁殖环境不受干扰。
彩鹮(huán)的(de)幸福“生活”只是众多鸟类在(zài)江西快乐栖息的缩影。数据显示,全省现有脊椎动物1108种,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88种;鄱阳湖越冬候鸟数量连续五年稳定在70万(wàn)只以上;全球仅存600余只的蓝冠噪鹛在婺源县密林深处跃动。
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我省通过法治筑基、联防(liánfáng)联控等(děng)方式,构建对野生动物的全方位保护网络。
目前,我省已形成“1+N”立体化法规矩阵(jǔzhèn):既有《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(tiáolì)》《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》等专项法规,又有《关于建立以国家(guójiā)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》等纲领性文件(wénjiàn),更在2024年创新推出《江西省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(jiùhù)工作指南》等技术规范。
今年2月22日,省政府办公厅(bàngōngtīng)印发《江西省“清网护鸟”专项整治行动方案》。2月底,在鄱阳湖都昌水域,都昌县渔政、公安、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组成的(de)联合执法队(duì)通过无人机巡查,发现非法捕捞网具后,地面队员迅速定位清除,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同步排查周边餐馆,形成(xíngchéng)“天眼锁定、地面清理、源头打击”闭环执法。“这样的跨部门联动(liándòng)已成为加强野生动物(yěshēngdòngwù)保护的常态。”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(fùzérén)表示。
2021年以来,我省纵向建立省市县(xiàn)三级联席会议制度,横向联合(liánhé)林业(línyè)、公安、交通等17个部门(bùmén),建立省级野生动植物(dòngzhíwù)资源保护联席会议制度。同时,在鄱阳湖等重点区域,我省组建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(hé)湿地联合保护委员会,整合沿湖4个设区市15个县(市、区)的保护力量。2025年一季度,全省累计派员开展相关联合执法行动111.8万余人次,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139起,联防联控取得显著成效(chéngxiào)。
据悉,我省(wǒshěng)将科技创新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的核心驱动力,累计投入2.3亿元在重点区域打造“天空地”立体监测网络:高空有(yǒu)卫星遥感监测生态环境变化,中空有无人机巡航,地面布设红外相机等。我省通过(tōngguò)生态天网大数据平台,可实现违法线索智能识别、案件信息实时共享。今年(jīnnián)3月,我省破获的一起特大非法狩猎案,正是通过平台数据碰撞,成功(chénggōng)锁定(suǒdìng)跨省作案团伙。
在鄱保局吴城保护站,监控大屏实时显示着22个鸟类(niǎolèi)观测点的画面。值班员轻点鼠标,无人机即刻(jíkè)升空对异常区域抵近观察。“这套智慧管理系统为我们保护候鸟提供了‘千里眼(qiānlǐyǎn)’。”吴城保护站副站长邱伟恒说(shuō)。
为激发(jīfā)全民护鸟意识,我省在各类保护(bǎohù)区周边设置护鸟员(hùniǎoyuán)、导赏员等就业岗位;群众举报违法线索、参与志愿服务,通过小程序即可兑换生态产品。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秘书长王斌斌指着手机里的“赣鄱护鸟”APP介绍,这款去年(qùnián)由大学生团队开发的公益程序,上线半年用户就突破(tūpò)50万,目前群众通过其(qí)“随手拍”功能已上传保护线索2.3万条,协助破案41起。
江西日报全(quán)媒体记者 杨碧玉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